由于驾校大多使用手动档车型做为教练车,因此很多已经取得驾照,但很少上路行驶的人并不熟悉自动档车型的操作,还有一些女车主,由于长期开自动档车型,对手动档的换档时机掌握不好。因此,有很多驾驶员开车比较挑车型,怎么样做到不管啥样车型都能应对自如呢?绝对不是在拿到车之后,现场再去查找档位操作示意,现在让我们就熟悉一下这个让我们车辆走停自如、换档提速的—汽车变速箱和各种类型变速箱的使用技巧吧! 汽车的变速箱:从操作形式上来分可分为手动、自动两种,手动变速箱,MT,由齿轮和轴组成,不同的齿轮组合产生变速变矩的效果;自动变速箱,AT,是由液力变扭器、行星齿轮和液压操纵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产生变速变矩的效果。 汽车变速箱有什么作用? 1、各种前进档可以改变传动比,让汽车以各种不同的速度行驶,使发动机能够输出功率较高而油耗较低; 2、倒档可以在发动机旋转方向不变情况下,使汽车能倒退行驶; 3、空挡可以中断动力传递,以发动机能够启动、怠速; 新车宣传页上五花八门的变速箱技术都是什么意思?该如何操作? 1、普通手动变速箱:也称手动挡,就是说必须在踩下离合器时,手拨动变速杆换档,才能够改变传动比,从而达到变速的目的。同品牌车型,手动档通常要比自动档价格便宜1万多元,在驾驶熟练的情况下阿也比自动档车型省油。 2、普通自动变速箱:能根据油门踏板踩下的程度,自动地进行变速,你只需要调节油门就可以控制车速。当我们看到奥迪贩新款车型将配备10速自动变速箱时,应该并不惊讶,关于自动档的档位竞赛,可以说是无休无止。但并不是档位越多就越好,它是与发动机的动力相匹配的。 一般情况下,自动档汽车的自动变速器的档位分为P、R、N、D、S(或2)、L(或1)等。 N,Neutral,空档,可在起动时或拖车和暂时停车时用此档位。D,Drive,前进档,将拨杆放置在“D”档上时只需控制控制好油门踏板就可以了。R,Reverse,倒车档,倒车时使用,通常要按下拨杆上的保险按钮,才可将拨杆移至“R”档。P,Parking,停车档,停车时必须扳入P位,并拉紧手制动,防止汽车移动。S或2,SecondGear,2档,是低速前进档,也表示限制档,用于湿滑路面起步,或者慢速前进时作为限制档使用。在上大斜坡时或坡上启动时可以用此档起步。S,sport,运动模式,变速箱可以自由换档,但是换档时机会延迟,使发动机在高转速上保持较长时间,使车辆动力加大,当然显然这个会造成油耗增加。L,Low,也是低前进档,在下山或长距离下斜坡时用这个档位。 注意:自动档汽车只能在“P”或“N”档才能启动发动机,以避免在其他档位上误启动时使汽车突然前窜。 3、普通自动变速箱带手自一体:6挡手自一体,就是指普通自动挡变速箱带有手动控制挡位功能,并且它有6个前进档。这类变速器上,都有显着的+/-标志,这样就可以切入手动换挡模式。一台好的手自一体变速器的手动模式应该有比较快的加、减挡反应。 4、CVT无级变速箱:CVT,直接翻译就是连续可变传动,顾名思义就是没有明确具体的档位,操作和自动变速箱是一样的,但是速比的变化却不同于自动变速箱的跳挡过程,而是连续的,因此动力传输持续而顺畅,因此车速变化也平稳,没有传统变速器换挡时那种“顿挫”的感觉。同时它的燃油经济性也比较好,但是它的成本略高,并且如果操作不当的话出问题的概率更高,一般超过2.8L排量以下很少有车型来匹配CVT变速箱。 Multitronic是奥迪研发的一款无级变速箱,更经济、便利,还利用了湿式多片式离合器,耗能少,反应更快。它可以对驾驶员踩下油门踏板的方式进行评估,从而确定驾驶员的意图是注重动力性还是强调经济性,从而输出匹配的动力。由于CVT变速器结构简单,摒弃了自动变速器众多弊端,所以在正常使用下可以用到整车报废。 5、双离合变速箱:大众公司的DSG双离合器变速器是一种具有颠覆性设计的新型变速器,它不仅继承了手动变速器传动效率高的特点,并且比手动变速器换挡更快。DSG双离合变速器与传统变速器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有一个由两组离合器片集合而成的双离合器装置,同时有一个由实心轴及其外部套筒组合而成的双传动轴机构,并由Mechatronic电子控制及液压装置同时控制两组离合器及齿轮组的动作。 6、AMT变速箱:它是在手动变速箱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换挡操纵模式,在总体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加装自动操纵系统来实现换挡的自动化,就像是一个机器人为您完成操作离合器和选挡的两个动作。这种变速箱避免了由于驾驶技术导致的手动变速的油耗增大,因此更省油,价格也便宜。但由于目前技术还不够成熟,应用车型很少,并且在行车过程中,因为挡位变化而引起的顿挫感依然存在。 |
Archiver|燕赵车网 版权所有:石家庄新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冀ICP备10010043号-25 )
GMT+8, 2024-11-24 00:58 , Processed in 0.05126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autoheb.net X2
© 2001-2011 autohe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