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斯莱斯汽车推出魅影Black Badge和曜影Black Badge全新“陆地极速”典藏版。 “陆地极速”典藏版旨在纪念英国工程天才乔治·艾斯顿(George Eyston) 驾驶Thunderbolt创下的传奇记录,Thunderbolt搭载了两台劳斯莱斯 R型V12 飞机发动机。 该车内饰细节与美国犹他州的博纳维尔盐湖遥相呼应,1937-1938年,乔治·艾斯顿曾在那里创下纪录。 车内饰板完美再现了盐湖(Salt Flats)的裂缝纹理。方向盘体现了以黑色线条绘制的传奇纪录行驶轨迹。 “陆地极速”典藏版星光顶蓬精准绘制1938年9月16日的夜空。当时乔治·艾斯顿创造了他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陆地行驶速度记录,即357.497 英里/小时。 致敬经典的Thunderbolt轮廓及其三项破纪录的速度均以激光雕刻在“陆地极速”典藏版车内中央通道前部上。 主驾一侧的车门细节再现了乔治·艾斯顿生前所获奖章的缎带颜色。 魅影Black Badge和曜影Black Badge的“陆地极速”典藏版分别限量生产35辆与25辆。 “行至更远、成就更多、突破极限,是人类的天性。拓展视野、定义突破极限的渴望是劳斯莱斯笃信的人类本能。劳斯莱斯汽车推出这一全新‘陆地极速’系列,可谓以臻品践行信念。 ‘陆地极速’系列包括魅影Black Badge和曜影Black Badge两款车型。他们是为无所畏惧、具有开拓精神的领袖人士所打造。启迪设计灵感的乔治·艾斯顿集剑桥大学毕业生、赛车手、天才发明家和工程天才多重身份于一身。19世纪30年代后期,乔治·艾斯顿驾驶其搭载两台劳斯莱斯R型V12 发动机的八轮车型——Thunderbolt,三度打破世界陆地速度记录。他是堪称史诗般的英雄。然而,历经80多载风雨,他和传奇车型 Thunderbolt 却已然被淡忘。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典藏版的推出,重新唤起世人对乔治·艾斯顿的铭记,并重述这位传奇车手的非凡故事。在魅影和曜影‘陆地极速’典藏版中,客户会发现我们在许多微妙的设计元素和叙事细节中体现了对乔治·艾斯顿卓越成就、宏伟愿景和非凡勇气的致敬和纪念。” —— 劳斯莱斯汽车首席执行官 托斯顿·穆勒·乌特弗斯( Torsten Müller-Ötvös) 一个多世纪以来,无论在陆地还是水上,劳斯莱斯与世界最高速度记录的创造始终息息相关。马尔科姆·坎贝尔爵士(Sir Malcolm Campbel)可谓名声赫赫。但另一位使用劳斯莱斯发动机创造三项陆地速度记录的英雄——乔治·艾斯顿,相较而言,却在很大程度上被历史所淡忘。 80多年时光流逝,劳斯莱斯旨在凭借魅影Black Badge和曜影Black Badge“陆地极速”典藏版的推出,唤起世界对这位英雄非凡成就的记忆。劳斯莱斯也以此重述乔治·艾斯顿和他传奇赛车Thunderbolt 的精彩故事。 乔治·艾斯顿出生于1897年。自孩童时代,乔治就痴迷于赛车运动。上学期间,他曾参加汽车(以化名参赛)和摩托车的赛车比赛。乔治·艾斯顿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工程学位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中断。他在战争中表现出色,晋升为上尉军衔并荣获军事十字勋章。 19世纪20 年代和 30 年代,乔治·艾斯顿一直在研发和驾驶赛车。他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发明家,拥有多项专利,尤其是在器械增压领域。 1935 年,乔治·艾斯顿成为首批前往美国犹他州博纳维尔盐滩的英国赛车手之一。在那里,他创造了新的 24 小时和 48 小时耐力速度记录,获得了授予“陆海空具有杰出技能、勇气和行为的英国国民”。 1937 年,乔治回到盐滩,继续驾驶他的赛车Thunderbolt 创造了三项世界级陆地速度记录。这台了不起的机器搭载三个车轴、八个车轮,重达 7 吨。该车身由铝制成,表面带有大型三角形尾翼。 致敬成就、创新和勇气 劳斯莱斯“陆地极速”典藏版灵感汲取自乔治·艾斯顿非凡的一生和破纪录的壮举。该车设计与美国博纳维尔盐沼独特的、超凡脱俗的景观有着强烈的美学呼应。从而,以此来纪念 Thunderbolt 助力乔治·艾斯顿成为当时地球上行驶速度最快的人。 曜影及魅影这两款典藏版车型均采用精心打造的双色设计,将黑色钻石金属色( Black Diamond Metallic)与新的定制配色波奈维尔蓝(Bonneville Blue)结合在一起。这一配色在“陆地极速” 典藏版的展现可谓卓尔不群且极具意义,在阳光照耀下,该配色由浅蓝色过渡到银色,仿佛是目光从博纳维尔上空的广阔天空延展到Thunderbolt铝制机身上反射出的脆盐平原。 传奇车型Thunderbolt 由两台劳斯莱斯R型超级增压37升V-12航空发动机提供动力,每台发动机的功率都超过2000马力。这类发动机只有限量的19台。Thunderbolt 的其中一台发动机曾在施耐德杯( Schneider Trophy)获奖的 Supermarine S6.B 水上飞机上服役。该机型为传奇的喷火式战斗机奠定了基础。 如今,Thunderbolt的两台R型发动机保存在英国亨登皇家空军博物馆和伦敦科学博物馆。Thunderbolt汽车本身早已消逝。Thunderbolt曾在新西兰1940百年展上展出后就被珍藏起来。在1946年,同一栋建筑内的27000包羊毛起火,Thunderbolt因此不幸被毁。 坚守前行 乔治·艾斯顿在国际赛道(International Speedway,)上创下了他的记录。国际赛道是位于邦纳维尔盐滩极其紧凑的赛道,长10 英里(16 公里)、宽 80 英尺(24 米)。无论从哪个方向看,国际赛道的地形都极为平坦,在阳光下闪耀着灿烂的白色。赛道没有地标且眩光刺目,这令高速下保持航向和判断距离变得异常困难。 乔治·艾斯顿曾回忆道:“在盐滩赛道,必须依靠拖拽力,细心应战。我们沿着整条赛道绘制了一条甚至多条黑线。这些黑线起到引导作用,防止车手驶入歧途。因为仅仅几英尺的转向错误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结果。” 正如他所认识到的,偏离赛道是极其危险的情况,尤其是对于驾驶Thunderbolt这种车身极重的车型。为此,乔治·艾斯顿的团队在盐滩表面绘制了黑色轨迹线便于乔治·艾斯顿跟随。这实际上也是唯一的方法,使乔治·艾斯顿能让Thunderbolt保持以350英里/小时以上的速度的情况下保持直行。 这个简单而巧妙的想法在魅影及曜影“陆地极速”典藏版中被清晰唤醒,方向盘中央上部点缀着细腻的刺绣深色线条,该线条一直延伸至主驾座椅的中心线,这一设计也强调了魅影及曜影的驾驶属性。 博纳维尔盐滩看似光滑,但细小裂缝层层密布。这种独特的纹路完美再现于魅影及曜影“陆地极速”典藏版的仪表板和中控台的木质饰板中,表面本身还进行了数字化还原。魅影及曜影“陆地极速”典藏版车内前部面板采用抛光阳极氧化铝。这些车内设计与Thunderbolt遥遥呼应,并传承了Thunderbolt车型独特轮廓、传奇记录等无数细节。魅影“陆地极速”典藏版 还描绘了乔治·艾斯顿驾驶时所见的景色——在后排座椅之间上方位置雕琢有博纳维尔的银岛山脉的轮廓。 根据历史书籍纪录,乔治·艾斯顿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陆地速度记录为357.497英里/小时,该纪录保持了341 天。在“陆地极速”典藏版车型中,该纪录一直被铭刻在仪表板钟表外壳之上,旁边带有“Bonneville”字样,向纪录创造的地点致敬。 Thunderbolt最初没有上漆,却成就了一个未曾预料的设计。 在第一次记录尝试中,光电计时设备无法在盐滩表面灼热的白色下检测到抛光铝体,因此无法进行准确计时。Eyston聪明而简单的解决方案就是在侧面画一个由黄色圆圈包围的黑色箭头图案,以提升高速行驶时的可见度。这一显眼的黄色设计也巧妙融入“陆地极速”典藏版中,例如黄黑双色的保险杠,以此致敬传奇。 该典藏版车内钟表的设计讲述了这个主题。基于Thunderbolt的仪表盘,该车内钟表带有黄色和黑色设计细节,黑色指针的灵感便是来自Thunderbolt原型车外部的箭头,以象征准确计时。 博纳维尔盐滩的魅力不仅吸引了记录创造者,还天文学家。天文学家因盐滩黑暗静谧的夜空而对这片广袤无人的荒野无比珍视,该地点有着未受人造光破坏的完美观星条件。 在魅影“陆地极速”典藏版的星光顶蓬完美再现了1938年9月16日出现在盐滩上空的天空。这是这一天,乔治·艾斯顿驾驶着Thunderbolt创造了他们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界陆地速度记录。这一星空顶星云由2133颗单独放置的光纤“星星”精确标记。魅影车型的星空顶也是首次应用如此之多的“星星”进行点缀。 乔治·艾斯顿一生中获得了三项意义非凡的重要荣誉。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军事十字勋章;1938 年,在凭借驾驶Thunderbolt 打破纪录,乔治被授予法国最高荣誉的平民勋章——荣誉军团骑士勋章;1948年,他获得了大英帝国勋章(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这些荣誉均在魅影Black Badge和曜影Black Badge中都有所体现。主驾一侧的车门细节之处由相同的罗缎编织丝绸制成,颜色与原始奖章缎带相匹配。缎带细节下方的扶手以特殊材料填充,赋予车内舒适的“俱乐部扶手椅”乘坐质感,乔治在驾驶座椅上喜欢这种质感,并将这种材质应用于乔治其他的赛车之上。 托斯顿·穆勒·乌特弗斯先生总结道:“劳斯莱斯在历史上一直是勇敢无畏和突破极限的代名词。我们很高兴,通过曜影及魅影‘陆地极速’典藏版,劳斯莱斯汽车再次杰出地完成了产品和相关的杰出先驱者的结合。曜影及魅影‘陆地极速’典藏版是对乔治·艾斯顿这位令人赞叹的英雄人物恰当而迟到的致敬。” |
Archiver|燕赵车网 版权所有:石家庄新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冀ICP备10010043号-25 )
GMT+8, 2024-11-23 19:02 , Processed in 0.05372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autoheb.net X2
© 2001-2011 autoheb.net